查看原文
其他

再现一座消失的明代徽州园林

程乔整理 九樟学社 2019-07-04


本文来源:新安丛谈 / ID:BuXiuStory



 ❶ 


坐隐园兴建于明万历年间,是徽州府休宁县刻书家和戏剧家汪廷讷的私家园林,今已不复存在。


明代版画《环翠堂园景图》(文后有全图展示地址),成为坐隐园珍贵的记录载体。它堪称尺幅最广的徽派版画,以高24厘米,全长1486厘米的广阔画面,对坐隐园进行了细致的描绘。


《环翠堂园景图》局部


这幅版画于明万历三十年(1602)由苏州吴县画家钱贡绘图,徽州歙县虬村刻工黄应组分45版刻制,再由休宁人汪廷讷开设的环翠堂书坊刊印传播。


《环翠堂园景图》不仅细致描绘了坐隐园内的各个景点,还全面表现了坐隐园周边的山水形势,并且刻画了丰富的人物活动。

《环翠堂园景图》局部


全图共计标注了109处景点,其中园内景点为83处,像明代时兴的旅游图做法,清晰交代了坐隐园所处的地点以及园内外的景点。



 ❷ 


《环翠堂园景图》呈现出来的庞大规模和繁琐的细节,曾一度让人怀疑坐隐园的真实性。


有学者质疑《环翠堂园景图》的景观在现实中是根本不存在的,这个横跨休、歙两县,方圆几百公里的浩大园林,只能是汪廷讷等人虚构的一个蓝图,一个梦境中的世外桃源。


《环翠堂园景图》局部


这种说法自然并不严谨,图中“黄山”“松萝”“白岳”的出现,并不是一种真实的距离叙述,而旨在点明坐隐园的地理位置,或帮助观者做“借景”的想象。


在休宁县当地,无论是县志还是民间相传,都认为坐隐园位于万安镇陈坑行政村的汪村,现属于黄山经济开发区新潭镇陈坑村。


汪村内西北倚靠之松萝山


汪村西距齐云山16km,北距黄山30km,南距古城岩约3.5km,和汪廷讷在《卧游杂纪》所记距离基本相符。因此汪村是坐隐园园址所在。


坐隐园地理位置


实际上,汪廷讷所著《坐隐先生全集》还收录许多关于坐隐园的文字资料,可以与版画图文互证,解读出坐隐园的布局与方位,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感受到园林当时的真实景象。


这些都说明,坐隐园的真实存在是确凿无疑的。基于此,清华大学研究生王冉,开始了他对坐隐园的研究之路。



 ❸ 


首先是查阅图像与文字资料。坐隐园的图像及文字资料,主要收录在《坐隐先生全集》中。全集十八卷,分为《坐隐先生订谱》和《坐隐先生集》。


《环翠堂园景图》局部


“坐隐”是下围棋的代称。


《坐隐先生订谱》收录了大量围棋棋谱,以及汪廷讷与友人相互酬唱之作,《坐隐先生集》及其附录的《坐隐园戏墨》内容较杂,这部分参考价值不高,只有其中描写坐隐园的部分对于研究来说有一定的作用。


比如,《坐隐先生订谱》中的《坐隐图》,是除了《环翠堂园景图》之外,坐隐园的又一图像呈现。


《坐隐图》


这是六面连式版画。图中描绘了汪廷讷与友人在坐隐园中弈棋的情景。《坐隐图》虽不如《环翠堂园景图》对园景表现得全面,但对局部园景刻画细致,是对《环翠堂园景图》的重要补充。


《坐隐图》与《环翠堂园景图》比较


此外,《坐隐先生订谱》中的《坐隐先生环翠堂记》和《坐隐园落成碑》两篇园记,以及《题坐隐园景诗》和《坐隐园百一十二咏》两组园诗,较详细全面地记述了坐隐园园景与营造,是研究坐隐园的重要文字资料。



 ❹ 


《坐隐先生环翠堂记》的作者是袁黄(1533-1606),为明代思想家,官至兵部职方司主事,文章完成于万历三十年(1602)闰二月廿一日。


当时,袁黄隐居于嘉善赵田,汪廷讷前往拜访,出示钱贡所绘园景图像,并请袁黄作此园记。


《环翠堂园景图》局部


园记全文共2701字,以游线的方式展开,通过“东行”、“南行”、“又南”、“转西”、“北至”等词表示方位,全面记述了园内各处景点。


袁黄写作此文时,并未亲临坐隐园,只是根据钱贡的画和汪廷讷的描述进行写作,其游线并未完全按照画面从右向左的阅读顺序展开,而是依照景点真实的路径联系进行。


《环翠堂园景图》局部


袁黄的游线描述,对钱贡所绘的图像进行了重新组织,这对于正确解读《环翠堂园景图》和梳理坐隐园的空间结构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此外,园记中记述了104处园内景点,比画中标注的83处园内景点更加完备。园记与园景图的图文互证,是研究坐隐园景点及其环境的方位与空间结构的基础。



 ❺ 


关于坐隐园开始建造的时间,研究者采纳了《坐隐园落成碑》中的记述,确定坐隐园始建于万历二十八年(1600)。也以该碑落款时间万历三十四年(1606),确定为坐隐园最终建成的时间。


《坐隐园落成碑》的作者李之皞(1549-1610),官至四川布政司右参议,于万历三十四年(1606)完成此文。全文共395字,着重记述了坐隐园兴建之初的情况,对明确园林开始建造和落成的时间提供了宝贵的史料依据。


《环翠堂园景图》局部


《题坐隐园景诗》和《坐隐园百一十二咏》的作者分别为朱之蕃、顾起元,于万历三十五年(1607)完成。这两组诗可以同《环翠堂园景图》中的景点及园记中的描述互相对照,从而有助于理解坐隐园内外景点的涵义与意境。


《环翠堂园景图》局部


除了这些直接描述坐隐园的文献,《坐隐先生全集》收录了很多汪廷讷日常的诗作其与友人在坐隐园中联句与酬唱之作,其中有一些写景的部分对研究坐隐园景象颇有帮助。


部分文字,对汪廷讷建园、钱贡绘园景图以及袁黄作园记等事做了清晰的描述,对理清坐隐园、园景图、园记三者的关系有着重要意义。



 ❻ 


虽然《环翠堂园景图》是以长卷的形式展现的,但显然,坐隐园平面布局,不可能是长条状的形制。


结合《坐隐先生环翠堂记》以游线顺序的记述,研究者对《环翠堂园景图》中景点图像进行平面折叠,还原一个合理的空间格局。


坐隐园入口的两处画面


譬如上图,第一处画面中标注了“坐隐园”三字,可以推断这两处画面是从不同角度对坐隐园入口的表现。


宅院部分景点的位置关系


第一处表现的是坐隐园临水一侧,第二处表现的是坐隐园内部空间,二者拼接起来就组成了坐隐园的宅院部分。


曲桥在两处画面中的关系


又如上图,坐隐园的园林部分,洗砚坡和曲桥两度出现在水池处,可以推断这两处水池同为奋翮池(展翅、振羽之意)。


坐隐园内部景点的方位关系


两处曲桥连接形成了园内的环路,与宅院部分结合起来可以得出坐隐园内景点的位置关系。


随着画家的视角由远及近,从卷首的松萝山拉近到坐隐园周边环境,最后描绘园内景点,在画面上景物的尺度逐渐增大,景物的细节也逐渐丰富,例如画面上从右至左人物的尺度逐渐增大,卷尾的人物约为卷首的五倍高。


画面上从右至左人物的尺度逐渐增大


这都为解读《环翠堂园景图》中景点分布关系提供了依据。



 ❼ 


在完成坐隐园研究的理论准备之后,王冉于2016年夏季,首次来到黄山市汪村,进行实地考证。


他认为,坐隐园的营造与周边环境有密切的联系,对其周边环境尤其是山水形势的考察有重要的意义。


汪村卫星图


虽然坐隐园已毁,但其遗址位于乡村,只一定程度上遭受了农垦和基建的破坏,总体来说,园林内部的地形地貌得到较好的保留。


在这次对坐隐园遗址考察的过程中,他没有找到建筑遗迹,询问村民也不知道具体位置,仅仅发现昌公湖和奋翮池等水体依然存在。


汪村昌公湖


汪村西北的昌公湖塘,就是保留下来的坐隐园外的昌公湖。现在的昌公湖塘南北长达300米,湖面面积2.4万平方米,总库容8万立方米,塘坝最大坝高4米。


由于没有找到建筑遗存进行定位,研究者对坐隐园与昌公湖的具体位置关系依然较为模糊。



 ❽ 


2016年底,王冉通过我,联系上休宁县方志办汪顺生老师,相约2017年2月7日再度实地考察坐隐园所在的汪村。


汪村水口现状查看


汪村具有徽州村落的典型特征,在村落营造时非常重视水口的经营。水口作为“枕山、环水、面屏”这种半封闭的村落与外界连接的重要位置,可以指水流入村落之处,也可以指水流出村落之处


汪村水口太极图之卫星图与示意图


村东南侧水口为两道渠水交汇,此处根据风水做了精细的处理。从卫星图上可以看到,这两条渠水曲折回环,形成太极图,向东南方向的合铜黄高速路下流去。


王冉(中)、汪顺生(左)与村民交流


这次实地考察,王冉了解到,太极图阳鱼的鱼眼处为大罗星山,对面则为小罗星山,均为开挖河道的泥土堆成,当地人说大罗星山上曾建有亭,但现已不可考。


渠水的上游,是密集分布的一系列的水塘,断断续续沿着道路分布,依稀勾勒出以前河流的流向。


汪村水塘与渠道分布


渠水原本由西北口进村,从东南口流出,后来由于村民拓展耕地与建房,导致河道部分被填平,形成断断续续的水塘。


坐隐园虽然已毁,但昌公湖现在作为水库而得到保留和维护。汪村的入水口处开挖昌公湖,符合风水说中“天门开”的要求,在功能上则可以缓冲来水之势从而防洪,又可以蓄水以供灌溉和居民使用,可以想见汪廷讷修建坐隐园时开挖昌公湖不只是造景游赏之用。


汪村水口大罗星山


汪村的出水口采取太极图盘桓欲留的形态,并且设置大小罗星山夹峙,也是遵从了风水说的“地户闭”的要求。


坐隐园的周边环境以山水为主,画面表现有很大的弹性,因此需要对园林场地进行实地考察以明确园外景点的方位。


在这第二次考察中,研究者有了不小的收获。


昌公湖与南岸水塘隔断


昌公湖南侧出水口


他在昌公湖南岸发现昌公湖与南侧水塘之间有明显的高差,通过道路隔断,应是《环翠堂园景图》昌公湖出水口的位置,路亭“高士里”应在其东侧。


鸡公山远景与近景


昌公湖东有一处明显的红砂岩山体,当地人称“鸡公山”。汪廷讷在《卧游杂纪》中记有“高士里后龙山,龙背露赤石如几者。”推测文中的“龙山”就是鸡公山,坐隐园整体位于鸡公山南侧。


奋翮池及奋翮池砖石遗存


在鸡公山东侧发现一处池塘,面积约为600平方米,其南岸有砖石遗迹,根据之前确定的景点方位关系,该池塘与奋翮池的位置相符,这样就明确找到了坐隐园在场地中的定位点。


仁寿山及仁寿山砖石驳岸遗存


园记中明确指出河流“如玉带”,应当是接近环形的河流将仁寿山环抱,在仁寿山前趟水过玉带河,再绕回去沿湖岸顺时针走,到达沧州趣北侧的洞灵庙,而庙的东侧有天花坛。


参照坐隐园的方位,天花坛的位置应当在坐隐园北侧的鸡公山上,这也与画面中描绘的山体一致。


坐隐园及其环境的空间结构


根据一系列具体的测算和推断,研究者渐渐厘清了昌公湖部分景点的位置关系,以及坐隐园及其环境的空间结构。


昌公湖部分景点的位置关系


在坐隐园及其环境空间结构的基础上,研究者绘出坐隐园及其环境的总平面图与坐隐园宅院区与园林区的平面图。


坐隐园及其环境总平面图


从图中所示,坐隐园的面积为10700平方米,合16亩,其中宅院区9.4亩,园林区6.6亩,其中奋翮池占地1.4亩。昌公湖的水面面积为3.04公顷,合45.6亩,万锦堤面积为3.6亩。


根据建筑名称与画面描绘,坐隐园内外有堂1处,庭1处,轩3处,亭5处,馆3处,室2处,阁2处,庵3处,另有巢、扉、所、局、阿、舍、门、洞、居、龛、斋、楼、关、房、宇、庐、廊、庄、里、祠、院、庙、台等各一处,以及东壁、小有天沧州趣,建筑类型丰富。


坐隐园宅院区景点分析图


在功能上,坐隐园内的建筑包括观景、会客、生活、储藏、生产修身、宗教祭祀书院功能。除了有仓储、生产、宗教等特殊功能的建筑外,大部分建筑都有观景的功能。


通过一系列考据和计算,研究者既证实了《环翠堂园景图》所描绘景象的真实性,又为解读图像提供了一种视角。


在关于《环翠堂园景图》与坐隐园的研究中,研究者将园林图像、园林文学、园林环境及其创作背景与创作者等不同层面的研究成果整合起来,互为参照,使整个研究更加深入而准确。


坐隐园园林区景点分析图


除此之外,研究者在文章里还充分研究考证了坐隐园宅院区、园林区、院外环昌公湖区山石、水体、建筑、路径、植物,还原了明代徽州园林构造有趣,又具有隐逸趣味的时代特征。



 ❾ 


历经时代的变迁、战争或是建设活动,都给古代的园林造成巨大的破坏,现在我们看到的园林遗存多集中在明清时期,而且多是经过大规模修复的,很难再现园林盛期的景象。


对于更多的已经湮灭的园林,其形象只留在了文字记录与图像资料之中,阅读这些园林的记录载体,我们可以想象园林昔日的景象,也会发现这些园林同样值得欣赏与研究。


坐隐园外环昌公湖景点分析图


已经消失的坐隐园,在《环翠堂园景图》有着详尽的描绘,研究者以此为基础,结合园记、园诗等文字记录以及对坐隐园遗址的考察,坐隐园的空间布局得以重新建立。坐隐园的每处景点也都有园诗与文字的详细描述,这些文字记录传达了景点的意境,基于此,坐隐园的造园理法也得以能够探讨。


历时两年多,王冉考证复原了这座伟大的明代徽州园林,让我们可以从图纸影像里,一窥四百年前坐隐园那风华绝代的熠熠光影。


坐隐园平面图



我们可以看到,坐隐园作为徽州园林,有着徽州园林的普遍特征,徽州独特的自然山水格局为坐隐园提供了优越的环境。


在园林观念、山水营造与景观视觉符号方面也都有鲜明的徽州园林特征,具体体现在对自然山水的因借、方池的运用以及天井与马头墙组织的建筑群等方面。


另一方面,园主汪廷讷的“儒商”形象与对士人阶层的向往,又赋予了坐隐园融合徽商与文人特征的特殊风格。


感谢王冉的研究!


备注:


本文依据清华大学建筑学院风景园林学15级研究生王冉论文《从〈环翠堂园景图〉看明代休宁县坐隐园及其环境的营造》撰写。大部配图及文字直接引自该文。学术成果属于王冉。


完整的《环翠堂园景图》图像点此链接查阅。


推荐阅读:




_完_



编辑:刘胜禹 、树下小人

图片由原作者提供

九樟学社编辑部


| 版权声明 |

本文版权归【新安丛谈】所有

| 联系邮箱 |

jiuzhangsociety@gmail.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